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和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4年两新党组织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2024年两新党组织工作总结
20xx年,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新区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总要讲话及集团党组的相关精神文件,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分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区党支部成立于20xx年1月30日,共有党员4名,(原有5名,李春霞组织关系已转出),其中支部书记1名(兼任支委成员)。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强化“四个意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员思想素质
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定期召集支委会和党员大会,本年度召开党员大会7次,召开支委会5次、专题党课11次,突出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学习,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党组41号及48号文等,把会议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不断从思想上、认识上提高,并立足岗位,践行到公司生产经营工作中去。
2、深化队伍建设,加强党性锤炼
严格按照支部达标要求完善支部各项制度,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支部的年度学习计划,形成了新区支部的“三单”及行事历,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注重优秀人员的培养和考察,发展新党员1名,进入入党积极分子阶段,根据上级安排,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等,组织全体党员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参观“叶剑英故居”,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改进支部党员优良作风。
3、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面对公司的经营压力,新区支部不断增加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头按要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企业文化党课等。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四组织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同时将主题党日活动延伸到新区厂园王卡地推现场中去,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实现单场突破200套的王卡发展新纪录,展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机关四支部开展包括厂园支撑、校园营销等结对共建活动,通过结对共建提升支部党建水平,同时与结对共建支部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升两个支部的共建水平,专项部署“1+N”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活动,4个党员服务17个群众,确定服务群众具体名单、填写服务群众手册、制定服务群众台账等,有效推进“1+N”的执行落地,提升群众满意度;严肃党支部组织生活,强化支委会自身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等,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经营发展优势,为新区分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4、思想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巩固党建工作成果
支部全体党员均参加学习了上级党委组织的廉政教育学习活动,参加了纪律教育暨作风整治月活动的专题学习,全面系统的学习了党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带头查摆思想问题和经营短板,明确攻坚目标,支部建立新区党支部微信群,将支部工作及公开、通报,将微信群变成支部党员沟通和学习的园地。20xx年,新区支部紧跟上级党委步伐,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新高度,以党建统领新区分公司各项经营发展,经过支部全体的党员的努力,在下半年河源联通党建工作考核月均得分均排在前列。展望20xx年支部建设工作思路,新区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指导,一是坚持理论先导,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二是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强化工作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以这三个思路开展20xx年支部建设工作。
三、党建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区支部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支部党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够强,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功夫不够,有待进一步深化学习,不断提高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水平,二是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在推进党建工作过程中,思想不够解放、思路不够开阔,个性化活动少,缺乏开拓创新意识。
四、下一步整改和提升思路
(1)做到党建工作计划落实的规范化。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基层党建工作将严格按照公司党委的要求和支部的全年工作计划落实执行,对每项工作要有记录、有总结,对工作存在的不足要有整改措施,加强党建工作上的闭环。
(2)把以学为促行变成常态。党建工作要做到每月有内容,每月有收获;新区支部微信群开展“每月一学”,将理论学习形成常态;支部各单元之间的学习交流、支部与员工之间的交流要形成常态,结对帮扶,共同提升。同时,强化“三会一课”的理论学习。书记讲党课,党员也可以讲党课。党员学习要有学习心得,要分享服务一线的经验。
(3)凝心聚力,抓党建促发展。新区支部青年员工较多,以党建带工团为引领,强化对工团工作指导,发挥工会、团支部以及关联组织的力量,推动党建工作,致力业务发展。
第二篇: 2024年两新党组织工作总结
下面将今年以来,我街道在推进“两新”组织建组织扩覆盖和社区工作服务用房改造提升等方面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社区党建工作。
1.社区党建阵地情况。目前街道有4个成熟的城市社区。其中成立于2013年4月,面积460平方米;成立于2013年10月,面积400平方米;成立于2015年9月,面积658平方米;属于老居委会,面积310平方米。按照上级要求,对未达标社区服务用房将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资源整合力度,通过新改扩建、购买、共享共用等措施,加快推进社区工作服务用房改造提升工作,力争到2020年底,街道4个城市社区综合服务用房面积达到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总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
2.社区“两委”情况。4个社区换届选举中,符合民政局要求任职条件的24名候选人全部当选。结合街道实际,又增配了7名原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推动作用。目前,社区“两委”成员共31人,其中,党支部书记4人、社区主任4人,专职副书记4人,交叉任职7人,平均年龄34岁,全部为专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党员17人。目前,通过招考当选的24名社区“两委”成员已全部与第三方人才公司签定劳务协议,工资待遇和“五险一金”由第三方人力公司代发,其他“两委”成员工资待遇由街道自筹解决。
3.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我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社区服务管理创新为主题,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力度。一是建立党建工作联动机制,积极建立社区“大党委”。实行“项目化认领、契约化服务”的项目双向认领机制,引导驻区单位对接服务需求、互领服务项目,推进场所共用、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互联互帮。吸收12名驻地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和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民警中的党员代表担任4个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二是建立社区协商民主机制,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按照“民事、民议、民决”的本质要求,促进基层协商民主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将居民小区、大型单位、学校等设置35个网格,每个网格同步建立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每个网格设“网格长”“网格员”,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三是成立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计划采取按照短期买活动,长期买项目的理念,通过建立孵化园、党组织成员联系、定向服务等方式,统筹抓好社区党建和公共服务。
二、“两新”组织党建。
1.基本情况。根据上级“建组织、扩覆盖”的要求,将辖区内登记在册的103家“两新”组织全部覆盖。73家非公企业中,等8家企业单独建立了党支部、对其他65家非公企业组建了4个联合党支部,对30家社会组织组建了2个联合党支部。
2.调研走访情况。开展集中服务企业活动,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任组长,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指导员、经济发展中心等组成的12名“两新”组织调研走访调研小组。从7月4日开始,对“三个台账”中涉及的19家“两新”组织进行了深入走访,计划在7月10日前完成100%走访。
结合本次调研走访,共排查出59名组织关系在社区的“两新”组织党员,其中本次重点走访22名党员,其中组织关系在社区管理的有12人(其中我街道社区3人),组织关系在市人才的党员9人,在区人才的党员1人,目前已走访18家共19人。在其他社区管理的9名党员,只有1名党员因户籍现已转入我街道,想将关系转入我街道,其他8名党员均表示党员关系留在现社区管理,不想转入十六里河街道社区。在人才管理的10名党员有5人愿意将组织关系转入我街道社区;有1人因公司员工组织关系全在省人才,想转入省人才管理;有1人因公司已搬至旅游路,不想转入我街道;有2人因工作流动大,想将组织关系转入户籍地;有1人公司现有党支部,想将组织关系转入公司。
第三篇: 2024年两新党组织工作总结
下面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街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街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省、市、县提出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建组织、扩覆盖”的要求,**街道及时调整党建工作思路,不断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力度,以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增强党组织吸引力为着力点,积极探索“两新”组织党建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截至目前,全街道**家非公有制企业中已建立党组织**家,**家社会组织中已建立党组织**家,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47.65%和84.62%。**家“两新”组织按照地域、产业、主要负责人交往程度等成立了联合党支部,由机关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各项党建工作开展顺利,逐步走向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发展道路。
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两新”组织主要负责人对党建工作认识程度不一。有的企业符合成立党支部条件,但负责人对成立支部的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有的企业党员数量达到3人以上,也积极申请成立党支部,但成立支部的意向很明显,就是争取发展党员的权利;有的企业虽然成立了党支部,但对开展党建活动怕麻烦、不支持、不配合;有的企业负责人认为企业的“主业”是抓生产,开展党建活动影响时间、精力,影响业务开展;有的企业认为自己的经营目标和党建目标拉不上钩,没有必然关系等等,所有这些,造成“两新”党组织缺钱、缺人、缺阵地,没有应有的政治地位和物质保障。
2、“两新”组织生存状态不稳固。有的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市场波动大,今年运营很好,明年却有可能倒闭或破产,导致党组织存在“朝建夕撤”的窘境;有的“两新”组织经营效益较差,企业全部的力量集中于改善经营,很难把党的建设摆上应有的位置,加之党员数量少,稍有流动就出现企业两新组织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现象;大部分“两新”组织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员工的归属感、依赖感、凝聚力比较差,因而流动性比较强,党员在“两新”组织中的频繁流动,使已组建起来的党支部也随时面临解体的危险,难以维持长久。
3、联合后的“两新”组织出现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党员会议难以召集。特别是企业负责人不是党员的,若党员请假参加支部组织的“三会一课”及其他活动,企业负责人可能不支持、不准假。二是党建经费不好出。是由支部办公所在的企业出,还是所辖的全部企业分摊?由于各企业经营状况、负责人思想觉悟、政治面貌有差距,决定了在实际工作执行中不可能一致。三是党支部成员之间关系需协调。合并后的联合党支部由多个企业组成,通过正式选举出支部班子来之后,想进班子但落选的党员情绪如何安抚?特别有些企业负责人要面子,如果没进入支部班子,很可能不配合党支部各项工作开展。四是企业负责人觉悟需进一步提升。特别负责人不是党员的,要尽快统一思想,提升觉悟。五是部分党员对参加党建活动不积极,企业以绩效为依据计发工资,党员请假参加党建活动,在计时、计件工资、考勤(全勤)奖等利益方面有可能受到损失,如果企业没有特别承诺,党员对参加党建活动的积极性就不会高。
4、“两新”组织内部党员发展工作较为敏感。近年来,上级对从“两新”组织内部曲线入党现象进行了严格审查与把关。我街道也严守“两新”组织内部发展党员的“红线”,做到不符合条件的、曲线入党的一个都不发展。因为一直坚持这个标准,前几年有不在企业上班想通过企业入党的苗头,现在都知道行不通了。导致很多两新组织成立党支部、发展党员的积极性有所降低。
三、下步打算
抓住影响“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的“三大难题”,采取针对措施分类突破,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建组织、扩覆盖”工作。
一是针对“符合条件不愿建”的问题,重点在思想引导上下工夫。针对部分“两新”组织负责人对建立党组织存有顾虑、认为党建工作作用不大等问题,建立科级干部包靠制度,每个科级干部定点联系3-5个“两新”组织,定期深入“两新”组织指导,包党组织组建,包党建活动开展,包党组织作用发挥,重点对企业负责人讲解党的历史,党的光辉业绩,特别是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方面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好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企业长期发展以及增强凝聚力向心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帮助他们提高对企业党建的认识,增强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从而支持、配合企业党建工作开展。
二是针对“想建不会建”的问题,重点在党建工作指导上下工夫。健全完善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选派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机关干部或退休党务干部进驻“两新”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党员发展流程等党建知识培训,同时建立“兼合式”党支部,组织企业开展党建工作。
三是针对“缺乏条件无法建”的问题,重点在统筹托管上下工夫。对没有党员的“两新”组织,先行建立工会、青年、妇女组织,通过群团组织培养党的后备人才。同时,将这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纳入所在社区服务型党支部,做好培养发展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工作。
通过解决“三大难题”,加快“两新”组织“建组织、扩覆盖”步伐,推动党建工作在“两新”组织中开花结果,不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推经济健康和谐稳定发展。
第四篇: 2024年两新党组织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两新”组织工委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省、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以“凝聚各方力量,促进生产经营”为主题,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主线,以工业园区、地管处、企业工委、社团工委为主阵地,聚合各种力量共同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现将1—7月份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展情况及成效
(一)抓好组织组建,扩大“两个覆盖”。按照“有利于党的领导、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有利于‘两新’党组织生产经营”的原则,坚持把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作为专项工作来抓。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按照党章规定建立党组织;对党员不足3名的,采取片区联建、同业共建、挂靠组建、龙头带建等方式,指导建立联合党组织,没有党员的,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服务、组建群团组织开展工作等方式,实现党的工作覆盖。截止目前,我区共成立非公企业党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54个。其中,非公企业党组织中,共有27家企业单独建立党支部,2家企业建立联合支部,单建率14.6%,覆盖率15.7%;社会组织党组织中,共有23个社会团体单独建立党支部,2家民办非企业单独建立党支部,54家民办非企业联合建立
学前教育协会支部,单建率21%,覆盖率66%。
(二)理顺隶属关系,促进作用发挥。坚持属地为主、属业为辅、属资为补充、条块结合和分层分类的原则,把理顺“两新”组织党组织隶属关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作为党建工作破题的“着力点”,合理确定了“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和管理关系。原则上,谁管理、谁组建,谁组建、谁管理。结合我区实际,一般情况下,“两新”组织党组织由所在地上级党组织组建和管理,专业性较强、行业特点明显的中介组织,以及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由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负责组建,实行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管理为主,依托行业协会党组织进行管理。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各类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由业务主管、监管单位或行政挂靠单位党组织直接管理。涉及注册地、经营地不一致的,属地、属业、属资管理和职能交叉的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应建尽建,管理到位。跨地区设立的大型非公有制企业(集团)下属企业党组织,由其所在地党组织与企业(集团)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通过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纵向上得到了延伸,横向上得到了拓展,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三)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党建基础。按照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热爱党务工作和熟悉群众工作的标准,采取民主选举、组织推荐、公开选聘等办法,选优配强“两新”党组织书记。特别鼓励具备条件的党员企业出资人担任党组织负责人,鼓励从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骨干的党员中产生党组织负责人
,并坚持优中选优,倾斜推荐“两代表一委员”。着眼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党建工作的新要求,首次举办了全区“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坚持把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作为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来抓,指导各“两新”党组织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党组织活动,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并结合岗位练兵、“技能大比武”等活动,重点加强了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和廉洁自律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学习培训,引导监督“两新”组织依法执业、诚信从业。全区先后组织各种生产技能竞赛30多场次,党员牵头培养技术人才和入党积极分子100余人。
(四)着力示范打造,强化典型引领。坚持把典型引领作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注重发挥一线党组织的作用,从领导班子、党员干部队伍、工作业绩、运行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着力挖掘和培养“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典型。为充分发挥党建示范点的辐射带动和典型引导作用,社团工委积极打造了信鸽协会党支部、圣康蛋鸡养殖协会党支部等一批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特色鲜明的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鼓励社会组织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工业园区通过开展“红领党建”、 主题沙龙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党员素质,激发了企业活力,好医生集团提出了“听党话,跟党走,做好人,制好药”的发展理念
,实业集团要求党员佩戴党徽亮明身份,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杜绝了驾驶培训过程中的吃拿卡要现象,有效提升了企业形象。
(五)开展主题活动,提升服务水平。围绕建设“双强六好”服务型党组织,继续在“两新”组织中深入开展“与党同心、与职工贴心、与企业(组织)连心,推进科学发展”的“三心一推动”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示范行动,引导“两新”组织党组织创新发挥作用的载体平台和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党组织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和直接联系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积极探索建立党费返还、纳入管理成本税前列支制度和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开展党组织活动阵地“六有”达标建设。截止目前,全区共设立了“党员示范岗”65个、“党员责任区”80个,集党员活动室、职工之家、妇女之家、青年之家为一体的园区企业党群服务活动中心正在规划建设中。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两新”组织不能正确认识本职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关系,误认为前者是“大头”,后者是“搭头”,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开展业务和提高效益上,对抓党建工作不热心,组织保障落实难。如由于长期职责不清,企业工委不能承担本身职责,思想认识不够,不积极履职。
(二)作用发挥不充分。“两新”组织特别是社会组织具有组织松散的特点,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难度较大,
并且“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具有流动性强、工作稳定性差的特点,导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系统,正常开展活动难。
(三)服务机制不健全。全区整体的党建体制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配套不完善,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工作队伍,党的文件、党的声音不能规范传达,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得不到有效指导和支持。
(四)工作经费保障难度大。上级文件中关于工作经费保障都是采取当地财政统筹予以补助或税前列支的形式,虽然积极响应上级政策精神,积极探索执行,但是操作难度极大。如按照绵委办发〔2016〕14号文件精神,建议加大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力度,每新建1个社会组织党组织一次性补助5000元,每个社会组织党组织每年补助3000元工作经费的最低标准,由财政统筹予以补助,前期与财政初步沟通,难以列入预算。税前列支制度处于探索阶段,地税部门没有形成专门执行制度,难以保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机制,形成党建合力。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加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探索创立“两新”组织党建联席会制度,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发展与党组织建设联动促进机制。切实发挥工会、团委、妇联、园区党工委、企业工委、社团工委、乡镇党委和村(社区)等组织作用,做到分工不分家,能形成合力。
(二)进一步加强组建,拓展“两个覆盖”。以加强组建、有效覆盖为目标,不断完善“两新”组织指导员和联络员制度,落实“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对重点对象实行盘点销号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两新”的摸底调查,着力消灭“空白点”,实现“两个覆盖”。
(三)进一步建强队伍,加强组织保障。注重挑选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热爱党务工作和熟悉群众工作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并做好人才的双向培养。探索建立多渠道筹措、多元化投入的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鼓励引导“两新”组织负责人支持党建工作,按照“六有”标准加强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开展高质量的党组织生活,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培养,积极培育发展新党员力量,争创示范典型。
(四)倡导“一室多用”,规范阵地建设。介于社团组织目前关系隶属处于探索时期,党组织归属不清,部分社团党组织无阵地建设,党内活动难以开展。一是探索在民政局专门建立一个社会组织会议室,为全区社会组织提供一个活动场地和平台,并指导其积极开展党建活动;二是要求业务主管部门积极协调,“一室多用”,为社会组织党组织解决活动场地问题,确保党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三是鼓励街道、社区等向社会组织开放,形成乡镇村党组织与社会组织党组织共驻共建,推动场所共用,资源共享。通过实现“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制度、有经费”的“五个有”标准,来完成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
第五篇: 2024年两新党组织工作总结
xx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以“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入手,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20**年以来,该市在全市46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对符合条件的22 家企业全部组建了党组织(其中单独组建19家,联合组建3家),其他24家没有党员的企业基本上建立健全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党团组织覆盖率达100%;在全市登记在册的11家新的社会组织,单独建立党组织的5个,建立联合党组织覆盖的6个,党组织覆盖面达到100%,得到省、市工商联“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一、创新方法抓组建
一是深入调研、广泛宣传,为在“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打下思想基础。从市委组织部、市工商联、经济开放开发区、街道办事处和所在乡镇党委抽调党务工作者,组成多个调研组,深入到全市115家非公有制企业和11家新社会组织进行“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专项调研。调研组分别与企业主和新社会组织负责人、与“两新”组织中的党员、与广大从业人员就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统一了“两新”组织负责人及其员工的思想,取得了大家的普遍认可,为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创建灵活多样的组建方式,为在“两新”组织建立党团组织创造了条件。按照“有利于上级党组织管理、有利于‘两新’ 组织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正常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活动”的原则,理顺隶属关系,明确“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工作思路,创建由隶属管理单位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和“有条件的单独组建,暂不具备条件的联合组建”的方式,灵活组建党组织。经3年的努力,在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19家非公有制企业和5家新社会组织,单独组建了党组织;对不足3名党员的3家非公有制企业和6家新社会组织,根据行业特点和隶属关系,组建了联合党组织;对没有党员的24个“两新”组织全部组建了团、工、妇组织,为党组织的组建营造了氛围 、提供了基础,切实做到了应建尽建,实现了新的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100%的目的。
三是强化督导,明确责任,有效推动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落实。建立了市乡两级党委成员“三联三包”制。即市乡两级党委成员每人联系1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联系1家新社会组织、联系1家“两新”组织党团组织组建工作,包所联系的“两新”组织的党组织阵地建设、包指导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包协调服务好“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全市有33名党员市级领导每人联系了1家“两新”组织,通过联点监督指导,有效推进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落实。建立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制。从各部门抽调29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懂经济、熟悉党务工作的党员干部担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并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选派了13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员,指导帮助“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和学习实践活动,对“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和学习实践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立了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对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行定期集中督查,并将督查情况通报全市,有效推进了工作落实。
四是抓好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支部书记,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xx市在征询业主意见的基础上,采取外聘、内选、下派等方式,把一批政治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熟悉党务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推上党组织书记岗位,为正常开展支部工作打下了坚强的领导基础。大力推行“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行政负责人“一肩挑”和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的办法,选优配强党组织和企业行政班子成员,为今后正常开展党团组织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创新机制强管理。
一是健全管理体制。建立了由组织、统战、司法、民政、 财政、地税、国税、工商、工商联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健全了党团组织各种规章制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指导“两新”组织党团组织正常开展各项工作。
二是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市委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市工商联直属会员单位党委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乡镇党委具体落实的工作制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同时,结合乡镇党委书记“双向述职”制度 的推广,将乡镇党委抓“两新”组织责任制的情况一并纳入到述职内容,从而进一步落实了乡镇党委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 三是完善经费保障制度。认真落实湘组〔2009)81 号文件,实行“两新”组织党员缴纳的党费全额返还制度,建立了“两新”组织党建经费税前列支制度,采取“党费拨一点、财政补一点、社会筹一点、隶属管理单位支持一点”的办法多渠道解决经费。制定了“两新”组织党建经费预算报告编制制度,要求各“两新”组织党组织每年编制经费预算报告,严格按预算执行到位,确保正常运转。
三、创新载体增活力
一是创新培训方式 ,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大力实施“双培”工程,并把“两新”组织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纳入了党员干部培训总体规划。近两年来,共将51名优秀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生产骨干和技术能手培养发展成为党员,将69名党员培养成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生产骨干和技术能手,培训“两新”组织党员干部214人次,有效提高了党员素质,党员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员工中的威信越来越高,为“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是创新争先创优方式,激发内在动力。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结合“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 ,在全市“两新”党组织中广泛开展了“党员示范岗”和“三比三争”等活动,起到了激发党员内在动力、促进“两新”组织发展的作用。全市共在“两新”组织设立“党员示范岗”84个。“党员示范岗”的设立,一方面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另一面也为其他员工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对推动“两新”组织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如郴州斯美特将公司10名党员全部安排到“党员示范岗”挂牌上岗后,党员们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积极为员工谋取利益,员工们主动向党员看齐,公司上下拧成一股绳,生产效益明显提高,20xx年公司产值同比增长15%,上缴税收增加20%,二期工程又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在“两新”组织中开展“比形象、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比境界、争当开明业主,比作用、争当先进基层党组织”为内容的“三比三争”活动,推动了党组织和企业共同发展。如丰越有色金属冶炼有限公司党组织,把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放在首位,将党小组建在生产线上,并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了“党小组创效先锋”活动,把争当先进党组织与促进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能,促进了企业发展。
三是树立良好的政治导向,提高“两新”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将青岛啤酒(郴州)有限公司、斯美特(郴州)有限公司、市建材销售行业商会等一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典型广为宣传推介,为推动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营造了氛围、作出了示范;将支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8名负责人和优秀“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劳动模范;将深受社会好评的市建材销售行业商会党员何纯艺评为全市“十佳党员示范岗 ”。这种“树旗帜、立标杆”做法,为“两新”党组织和党员树立了良好的政治导向,有效提高了“两新”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激励和带动了一大批“两新”组织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市建材销售行业商会党组织开展向何纯艺学习活动后,改善了行风,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建材销售量明显增加。2009年,在严峻的金融危机形势下,建材大市场仍取得了实现利税2600万元 ,同比增长11.2%的好成绩,让国家、让社会、让业主都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