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极》是一本由蔡景晖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到南极》读后感(一):景晖力作
这本书远比原来期待的要好,值得我这个去过三次南极的人重读。读,却在脑海里呈现在南极的日日夜夜。南极,这个所谓的世界尽头,却并非尽头,它是一扇门,通过我们的内心,通往世界的无尽。
在探险家的章节里,我能看到景晖对他们的发自内心的崇敬,也能看到他对探索世界行动的热爱。没有这样内心,如何写出一本好书?
《到南极》读后感(二):到南极
买的时候是因为看到封面上大大的“Lonely Pla**“和”Wheeler夫妇“字样,由于长期对LP的信任所以就买下来了。原价——68块。买来却不觉得失望。
对前面介绍斯科特和阿蒙森的故事我一直抱着很大的兴趣去阅读,因为我家里就有三联书店版的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那是中国最早的版本,舒昌善译。《夺取南极的斗争》是我最喜欢的一章。
作者的文字都幽默,看着看着可以笑出来。这本书里的图片是最值得看的。南极的图片真的非常非常的美,也是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一本86块的价值所在。彩印的书通常非常贵,这本书也毫不例外。可是图片的的确确是货真价实的。
我是一个南极迷,所以很喜欢。
《到南极》读后感(三):高端人士写书的内容价值永远不足定价的1/3
高端人士团购刺激,开头拼凑历史桥段,中间名人广告,后边很婉转的奚落了一下乌斯怀亚等船票的二B们,临了站在珠穆朗玛的顶端扯出IAATO的条款进行布道。您说到底哪一块儿值68块钱?
68块可以买本内地版《敲不死传》。
68块可以在网上团购原价298元的万奔神拖王桶1只,手压秆1根,拖把头2个,包邮哟,亲!
如果这些都不够,68块还能抢购市场价880元的美塑蚕丝蛋白调整型短**,送姑娘倍儿有面子!
68块的价格很好意思的超过了2011年12月12日豆瓣非虚构类图书排行版前十名,和《敲不死传》并列第一名。
遗憾的是我只能看到蔡景晖的认真,认真的拼凑出这本高端游记。身为LP的中国区市场代表,很好的发挥了您的职位作用。 用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南极梦想玩偷换概念的把戏,顺利骗取了很多直线加速思维模式的人好感,这也太能蒙事儿了。
就算1/3的20多块钱我还能弄个老北京修脚套餐,以便走的更远,您说是不是?
《到南极》读后感(四):一抹极不真实的蓝+梦想小镇乌斯怀亚
无限的美景,大篇幅的照片,文字不多。视觉**大于文字**。
传说媒体大力推荐,自我没那么大感觉。也许南极离我太远,也许我的梦想没那么远。
图片都很漂亮,照得很美很美,相信身在南极的感觉一定更震撼。尤尤其是无数的雪山,晴天下闪耀着发蓝色的光芒。才知道原来层层叠叠的雪山冰不是白色,堆砌出的是那种形容不出来的,纯净的蓝色。忽然阴天时,一切都变成了墨黑色,蓝色的海变得阴暗、可怕。还有可爱的动物,为首的当然是最可爱的企鹅。
整本书会被我分成三部分。一个是古人的探险故事,让人着迷,去联想。阿蒙森,斯科特,沙克尔顿……一个个任务的历险故事很吸引人。第二部分就是作者的路途见闻,遇到的人,还有可怕的西风带。最后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其实只有几页介绍,却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乌斯怀亚。去往南极最近的港口小镇。相比却最喜欢这种都是故事的小镇,聚集着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和专业探险船只和船员们。
其实看完后,最大感觉是对环境的保护。说不好是不是应该禁止人类去破坏这片净土。虽然在书上看到,对于南极的保护,很细致,很认真。但是不免还是有些担心。我们已经让世界失去了很多色彩,别让这纯净的一抹雪白,在地图上越来越小。
《到南极》读后感(五):可以当小说看的游记
老实说,这本书有点中国国家地理的味道,图文并茂,以图为重,兼以秀色可餐的文字,阅读起来也比LP轻松很多。开头部分很精彩,一开始就指出“对于很多人来说,南极是一个巨大的梦想,或者是自己人生梦想的一个终极载体,它可以让平凡人变得不平凡,它可以让俗世变得很超脱,就如同安德鲁。对于很多有幸到过南极的人来说,回来之后再想起来的南极,却常常恍如一梦。这个梦,会在你毫无意识的情况下无声无息地侵入你的骨髓。然后,在以后的日子里,某些瞬间,它会莫名或无端地从内心深处渗透出来:紧张的工作之余一阵恍惚;下午对着阳光失神片刻;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间,在灯火辉煌的十字街头,总是会忽然没来由地想起南极,想起那些梦里的瞬间。。。”很多去过南极的朋友们相信看了这一段会有一番体会。
如果做为南极旅游攻略,其实是不太推荐的,做为小说体或者泛泛的科普读物来阅读较好。书中更多的是在南极旅行过程中产生的思考,由此延伸出来的一些人生感悟。虽然这种感悟比较个性化,有时候甚至有点矫情,特别是对企鹅的描述。
对船上船员们的生活,以及考察站队员们生活的侧面描写是很有意思的,能够让人一窥平时难得一见的南极人生活。
有人说这本书是一本厚厚的广告软文,我不这么看,既然作者免费得到了去南极参观的机会,就有必要提一下赞助商,并向赞助商致一下谢意。一百年前阿蒙森到达南极点时都起码会向挪威国王致个敬不是么?
整体来讲这本书的大方向是激发人向上的,如果能令生活里产生一些思考,甚至产生梦想,那么书的目的也达到了。
也提一下意见,希望作者见谅:
1、书的前面部分,有关南极的探险英雄时代有点画蛇添足。网上搜索一下都会有相关的内容。
2、照片美轮美奂,但很多配文有点儿不知所云。
3、十几天的南极之旅,是不可能玩出什么深度的,顶多和几天的西藏朝圣之旅一样。建议文字不必过于煽情,能收敛一些最好。
如有不妥之处,还请批评!
《到南极》读后感(六):美好地浪费“8分钟”
关于旅行的意义,我见过一些说法。歌者陈绮贞唱:“你离开我,就是旅行的意义”,充满哀怨和忧伤。最有意思的是网上广为流传的一句:“所谓旅行,无非是从自己住厌的地方跑到别人住厌的地方而已。”
翻开《到南极》时,我总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旅行的定义,忍不住发笑,看来,作者蔡景辉是从自己住厌的地方跑到企鹅住厌的地方去了。企鹅住厌了吗?或者下次有机会去南极,你可以问问它。
去往南极最便捷的线路是:从北京飞10个小时到巴黎,巴黎飞14小时到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再从布宜诺斯艾利斯搭乘4小时的飞机才能到达世界最南边的城市乌斯怀亚,这里距离南极只有800公里,从这里起航,越过德雷克海峡,两天便可到达南极。
我们到达南极最短的时间是76个小时,还要忍受晕船的痛苦。就像战时英国为节约能源而在火车站设置的宣传牌:“你有必要做这一次旅行吗?”
蔡景辉在书中分享了他的一次感受,当船穿过南极的海峡时,面对眼前的冰川,全船的人顷刻静默,“有大概8分钟的时间,可以感觉心和自然贴在一起,他们在对话,那种原始的幸福感还是第一次感受到”。感觉到幸福,这是到南极的意义了吗?
人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个DNA,城市生活将人与自然疏离成为两个世界,人无法找到最初的那根脐带,更是无法体会原始的幸福感。曾经有一位来自东北的女友,说起她小时候采摘野果的故事,脸上充盈着孩童的幸福感,她甚至向往回归农村一亩三分田地的简单生活。生活越简单,宇宙的规律也越简单,“最珍贵的东西往往是免费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往往是大自然慷慨给予它的子民的。
匆忙的旅行太多。急匆匆地赶到那里,跑完攻略上的所有风景点,一处接一处的“咔嚓”,然后带回可示于人的照片,却很少在他方停下来,给自己安静的“8分钟”,看看那里别样的草木灿烂的云朵,那里的人行走的步伐。
我们可以像惠特曼说的那样去旅行:
在路易安那我看见一棵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它孤独地站立着,有些青苔从树枝上垂下来,
那里没有一个同类,它独自生长着,
发出许多苍绿黝碧的
快乐的叶子。
《到南极》没有告诉你到南极的攻略是什么,也不是一本关于南极的科普读物。它只是简单地叙说了作者到南极的观感,以及他如何美好地浪费掉无数个“8分钟”,他钟爱给自己的生命留下更多的余地。
时间,就应该如此美好地浪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