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鸿章回忆录经典读后感10篇

世界经典名著 |

时间:

2023-09-04

|

推荐访问

【www.097110000.com--世界经典名著】

  《李鸿章回忆录》是一本由[美]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克思著作,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鸿章回忆录》读后感(一):“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也许过去我们对李鸿章的误解太多,然而,过往的历史总要有个说法,总要有人来承担责任,他很不幸,就是那个必须要站出来的人。

  因此,梁启超那句“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真的是有无限感慨在里面,而我此时也真的与梁公有同感!

  《李鸿章回忆录》读后感(二):悲情李鸿章

  李鸿章的失败,是一个时代的失败,而不是个人的失败。他的悲剧在于试图挽狂澜于既倒,拼命抢救于无救,这也是是人世间最大的悲剧。从书中提到的他与伊藤博文的一些谈话就看出他的无奈了。伊说:“10年前我告诉你要改革。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一点变化或改革?”李说:“我国的事样样都囿于传统,我不能按我希望的事去做……我希望的过分了,而没有实行的能力,自己深以为耻……”他自称为“裱糊匠”,也难怪梁启超后来评价李鸿章是时势所造的一般英雄,而不是造时势的非常英雄。

  《李鸿章回忆录》读后感(三):真假李鸿章

  李鸿章——这个被冠以“卖国贼”“保守派”等各种骂名的历史人物,历来饱受争议。他原本可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封建帝国的士大夫,无奈生不逢时,在那个大变革的时代,他最终未能挽狂澜于既倒,无论是统治者还是百姓,他两边都没有讨好,落下一地的骂名。尽管《李鸿章回忆录》被认为是伪书,里面的内容真伪难辨,可是看完之后却让人觉得这个“伪作”比任何关于李鸿章的资料都显得真实。尽管有虚构的嫌疑,但是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我们全面的认识李鸿章还是有帮助的。

  《李鸿章回忆录》读后感(四):伪记录!!

  这是一部外国人写的伪记录,应该说是一部颠三倒四的小说。我购入这本书完全就是被网站上的简介给迷惑了。作者在前言里就号称这书是李鸿章的日记手稿翻译而成,但在此书最后的附录中,编辑人员却告知大家此书系美国人伪造的历史回忆录!!我勒个去啊!早说啊!怪不得我在阅读过程中有种异样的感觉,尤其是李鸿章说刚登基的光绪不怎么样,还不如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这种话怎么可能出自一个封建皇朝重臣之口呢。。虽然当时纳闷,但还是狐疑地认为可能是外国作者翻译日记时出现的瑕疵。

  好吧,既然是一部伪造的回忆录,我能问候你吗?出版社!

  《李鸿章回忆录》读后感(五):说英雄,谁是英雄.....

  本想起个标题说:“弹指不过几百年,盖棺却难论定”,后来想想,李鸿章那里有棺材?他的墓在文革中被光荣的红卫兵小将捣毁了,他的骸骨被从棺木中挖出来拖着游街,磨得灰飞烟灭了.....

  虽然没了棺材没了墓,还好国人总有几个时代和历史的怀念者,深究者,有些人真可称得上是英雄,然而却输给了时代,有些人站在了历史的潮头,迎风一变成为了时代的骄子,然而千百年后,徒留的不过是一句: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而已...

  中国人向来不以成败论英雄然而对于李鸿章,当年可是一面倒的大骂卖国贼,让人不得不由衷敬佩我國领导阶级悠久的找替死鬼的优良传统啊

  《李鸿章回忆录》读后感(六):不一样的味道,看到真正的李中堂

  认真地看了两遍,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国家的忧愁和历史的哀伤。大清帝国的晚期,如果没有李鸿章,中国可能要像印度一样沦为西方的殖民地。中国人还是存在不少有骨气的人,不然也不会有中国现在的繁荣。

  外国人都说中国人聪明、智慧,我们不可否认这一点。但是中国在经过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后,形成了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和欺下瞒上的官场之风,这是导致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

  开眼看世界,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说明他对世界的认识比同一时代的人要广阔得多。作为一国外交官,李鸿章是中国第一个走出国门造访欧美的外交使臣。

  也许《走向共和》的李鸿章形象过于高大了,但是这本《李鸿章回忆录》的李鸿章形象,确实真真实实、不折不扣的。

  《李鸿章回忆录》读后感(七):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

  “一分痞气,二分底气,三分运气,四分才智,五分努力,六分热忱,七分悟性,八分应酬,九分忍耐,十分做事。”这算是对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形象写照。

  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对李鸿章的隐忍的描述。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当他每一次出场都招来耻辱和责难时,那种“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对他的重压是别人难以想象的。印象最深的是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几乎输掉了自己整个淮军。但命运召唤他,只允许他承担责任,他必须克制住自己巨大的伤痛,尽力用外交承担弥补自己的过失,赴日本与伊藤博文签下了《马关条约》。在马关签约期间,李鸿章还险遭暗杀,左颊中弹。回国后李鸿章没想到自己做了清政府的替罪羊,成了全国的公敌。他就像一个身败名裂的赌徒,将自己的家当和名声输得干干净净。他被清廷和国人抛弃了,从此他住进了京城一幽僻处——贤良寺,在贤良寺渡过了他最后的五年时光。这段时间他貌似隐居了一段时间,其实他从未放弃对外部世界的警觉,时刻等待着东山再起的时机。

  “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这是他期间对自己的自嘲。李鸿章还是有韬略的,腹中应该有一个广袤的世界吧。否则联想他所处的时代,世界天翻地覆,“天朝”万物将倾,对一般人来说早就乱了方阵,但李鸿章没有,他反而更坚忍,为那个危如累卵的朝廷兢兢业业,效力一生。也难怪慈禧听闻李鸿章在贤良寺吐血而卒后感叹:“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李鸿章回忆录》读后感(八):从“心”认识李鸿章

  从“心”认识李鸿章

  对李鸿章的印象,最初是银幕上的那个留着山羊胡子,出入于各种场合,说着一些不痛不痒的话,主顾左右而言其他,或者心狠手辣、城府极深、不苟言笑的样子,然后是在历史书上记住了他的名字与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因此对他一直没什么好感。

  但近来陆续读了一些与李鸿章有关的书,读得越多,了解越多,震撼越多,困惑也越多。

  谈李鸿章,自然想到曾国藩。李鸿章之于曾国藩,就像管仲之于鲍叔牙,韩信之于萧何。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枭雄,他们亦师亦友,相濡以沫。论学问人格,当时无出曾国藩其右者。论人情练达,处事圆滑,李鸿章更算是首屈一指。但正是李鸿章的实用与圆滑,使得世人更难揣测其真实的思想和追求。

  “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看似优雅风光,其实却矛盾尴尬,甚至苍凉悲苦的晚清重臣李鸿章,他真正具有的是怎样的一个内心世界?

  终于读到这本由一位美国记者曼尼克思代笔的《李鸿章回忆录》,算是解答了我心中不少困惑。曼尼克思借助首度公开但可能并非“意义重大”的史料,重组、复活了李鸿章的一生的心路历程。

  人的精神和心路历程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是一种内在的历史。了解一个人的气质就是他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在面对像李鸿章这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时,终于借助曼尼克思这样一束光照到他的内心深处,我们可以不再那么束手无策或者习惯于白脸红脸地——白脸是永远的奸,红脸是永远的忠——认识李鸿章了。

  《李鸿章回忆录》读后感(九):外国人写的中国人传记就是好看

  很难想象,美国人曼尼克思作为美国的一名士兵,在中国仅仅待了两年时间,在对中国的国情和历史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写出如此传神的《李鸿章回忆录》,实在令人惊叹。

  纵观诸多关于中国人的传记,还是觉得外国人写的中国人传记比中国人自己写的要好看。比如美国人写的斯图尔特•施拉姆的《毛泽东》,就相当精彩。究其原因,我认为外国人写传记,不像中国人写传记一样,非要遵循严肃、刻板的原则,原原本本地写历史,有的甚至站在统治者一方的角度上,要么完全歌颂,要么完全批评,带着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没有客观地表达历史人物。外国人写传记,除了引用当事人的书信和日记文件,引用真实历史材料外,还站在中立的立场,客观真实地反映一位历史人物的一生。

  这本精彩的人物传记最终被当成历史小说,也许是参杂了太多的个人想像。从我个人的角度看,这本书的历史材料和作者个人的想象,五五分成各占一半,所以也不能完全认为它没有任何历史价值。一口气看完《李鸿章回忆录》,一个鲜明个性的李鸿章活跃在脑海里。

  年轻时期的李鸿章,考科举,中进士,点翰林。他天资聪颖,怀揣着伟大的文学抱负。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为自己苏州杀降行为的辩护,显示了他残忍暴戾的一面。

  救济饥荒时期的农民,又说明他存有怜悯和同情之心。

  与慈禧太后的对话,看得出他一副奴才像,恐怕这也是封建时代的官员必备的升官法宝。

  马关谈判的回忆场景,展示了他作为一国特使和外交家,巧言令色不畏强敌,能与敌国周旋的本色。

  出访欧美期间,受到西方各国最高级别的款待,令人意外,其中的许多细节,是史书上看不到的。面对西方各国记者的刁难和问责,李鸿章展示了作为一位外交大臣幽默而机敏的一面。

  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面对康有为等人激进的改革方案,他愤怒至极。骂康党“愚蠢的行为”恐怕遭致国家的分裂。

  在生命最后关头,毅然带病北上与八国联军谈判,签订《辛丑条约》。后吐血而亡,结束了他悲剧的一生。

  《李鸿章回忆录》读后感(十):看《李鸿章回忆录》,论时代之英杰

  众人都知“时势造英雄”,殊不知时势也能埋没英雄呢!在一个泥沙俱下的时代,即有壮志豪情也不免会在一片哀歌当中“折戟沉沙”。依我所见,晚清的李鸿章正是一个如此人物。

  少年时节,李鸿章曾有诗云“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年少豪雄之情可谓极矣!辗转岁月,戎马倥偬,当真已“封侯拜相”了的李鸿章在甲午之后心气却早已变尽了,“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我对李鸿章其人其事虽略有感喟,然所知却不多,一点很有限的认识,基本来自一本梁启超的《李鸿章传》。这本书是才子手笔,洋洋洒洒,议论风发,缺憾处是叙事不足。才子文章大抵如此,控不住才气,个人情感、见解过于表露,虽然很好看,于文章、事体却甚显不足。

  此次得知《李鸿章回忆录》出版,起先便起了一个老大的疑问,李鸿章写过回忆录吗?后来得友人告知,乃系一外国好事者所为,即所谓“伪书“是也。

  当我手抚其书的时候,遗憾地想“要真是李鸿章自己写的回忆录该多好”!遗憾归遗憾,退而取其次,眼下这本书也还挺有“可爱”之处的。首先写该书的人是一美国人,能起心来写一本别国人物的“回忆录”,就事体来说已是难有的,这个人想必很有点不羁的性格和敢作敢为的性情吧?若不把该书当回忆录来写,而仅当一小说来创作,也即少了“伪”的部分,那我真要为其鼓掌、呐喊了。其次,李鸿章所处的时代,离我们现在已有一百多年时间,虽然同属一国人,我们离他和他的时代已经很有距离了。这本《李鸿章回忆录》从英语翻译而来,情态、语句离现代中国人倒却挺显‘近乎’的。其三,该书虽系伪造,然情理事体大致不错,作者是李鸿章的一名“粉丝”,对李鸿章是有过比较详细、认真的了解的。基于以上三点,我感觉这本《李鸿章回忆录》是一本可读之书。

  最后,我想以我的浅见,对李鸿章再做一点个人的评价,虽然他是早已作古之人,怎么评价对他是已全无所谓的。他是一个历史人物,作为后来人是有权力对以往的历史(包括历史人物)作或是或非,或深或浅的评判的。我认为李鸿章在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人杰,但不能算是“英雄”。他比与他同时代的大多数人更高大、更多经受了世事的砥砺和锻造,作为一个人他远比平常人丰富和深刻。然而他毕竟不是一个能摆脱或超越时代限制的人物,他的所作所为即使克苦克艰,但怎么说也不能闪烁出光辉的色彩。李鸿章没能成为一个英雄,所以我们也才感叹他的人材为时代所埋没。

延伸阅读
读后感在写作过程中肯定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精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阅读世界经典名著的学生读后感精选四篇,欢迎品鉴!
2023-06-06
读后感在写作过程中肯定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精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阅读世界经典名著的学生读后感【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6-06
平凡的世界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平凡的世界经典名著读后感写作(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2-08-17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平凡的世界经典名著读后感【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2-07-21
《活得像个笑话》是一本由吴虹飞著作,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 00元,页数:250,特精心
2023-09-04
《古董衣情缘》是一本由[英] 伊莎贝尔 沃尔夫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 00元,页数:344,
2023-09-04
《纵然世界都静止》是一本由折火一夏著作,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 00元,页数:280,特精心最可伶的是希音,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成了夏未央的替身,虽然最后纪湛东爱上了她,但是我觉得对纪湛东的惩罚不够,哪能
2023-09-04
《一年不花钱》是一本由马克·博伊尔著作,中国友谊出版的238图书,本书定价:28 00元,页数:2011-12,特精这也使得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我拥有绝对的优势。此时我的生活就是一张白纸,随便我爱怎么描摹都行。没有谁在给我很大压力请利用科技去解决环保问题,请以身作则的不要浪费。但不花钱或者否定钱,还是算了吧。 《一年不花钱》读后感(十):一年
2023-09-04
《你就是极客》是一本由Michael Lopp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 00元,页数:239,特身为极客,如何笑傲职场;痴迷电脑,切勿迷失方向,这是本写给大家看的职业发展手册。 Geek这个词可以放在任意领域
2023-09-04
《哈佛幸福课》是一本由[美] 丹尼尔•吉尔伯特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57图书,本书定价:39 00元,页数:201[第2集] 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 [第3集] 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吗? [第4集] 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
2023-09-04
  • 推荐访问